吴荣珍的创业历程有些“误打误撞”传奇,但她善于反思并灵活处理,最后却把事业做成了。
最初,吴荣珍与丈夫到岩屋坪露天采矿,因为没有经过认真考查论证,第一次创业就“摔了个跟头”。
随后,她在亲戚朋友的帮衬下,开始从事建材行业。她在高楼坪街上开店,销售钢材、板材、五金、防盗门、套门等建材,利润比较可观。
“近年来,农村房屋趋于饱和了,生意一年比一年难做。”吴荣珍说,要想赢得好的发展,最好方式就是转型,重新开辟新的行业。
2015年,万山区相关部门开始尝试养殖小龙虾、大匣蟹。敢想敢闯的她决心搏一搏。
“我们没有出去考察学习,也没有聘请相关专家指导,而是按照自己想象挖水塘、筑田埂、埋水管。”吴荣珍现在想起充满了悔意。
由于建设设施不合理,经过了几次整改,造成了重复投资。“几次折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我至少损失了30多万元。”吴荣珍说。
鱼塘修好后,由政府投资投入100万余元小龙虾、大匣蟹种苗,正式转型养殖创业之路。
养殖过程中,缺乏技术、设施不合理等问题暴露无遗,虽然虾蟹大小分量达到目标,但因各方面因素,成活率较低,当年收成并不理想。
“创业之前,必须调查市场需求、养殖技术、当地禀赋等因素,做好‘基本功’,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吴荣珍一再强调。
“我们当地的气候、水质、土壤,还是比较适合养殖小龙虾、大匣蟹,品尝过的人都对这里的虾蟹口感表示认同。”吴荣珍说,因为技术‘瓶颈’,选择了技术含量较低的泥鳅养殖,作为今后的主攻方向。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她吸取了以前经验教训,一方面到邻近省份学习先进技术,另一方面盛情邀请铜仁学院教授上门指导,规避了养殖风险。
经过一年的摸打滚爬,吴荣珍掌握了一整套养殖技术,如何防范消毒、如何过滤杂物,如何把控用量,言谈中她一一“信手拈来”。
在贾陇溪养殖基地,鱼塘集中连片,波纹一道道扩散,上面罩上了纤细的网线,用于预防鸟类的叨食。
目前,吴荣珍养殖的泥鳅已大量上市,销往铜仁市各批发点的个体户,并成功打入怀化、吉首、贵阳等大型水产市场。
“今年我公司发展水产养殖120余亩,主要养殖泥鳅、鲤鱼、草鱼等,泥鳅预计产量5-6吨,创收130万元。同时新建了40余亩设施大棚,其中25亩用于水上垂钓,15亩用于种植反季节蔬菜。”吴荣珍介绍。
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养殖模式,招收失地农户和贫困农户进入基地就业,入股公司的33户精准扶贫户年底可以实现分红1500元。
恒利达水产养殖公司员工吴再维说:“我家里很贫困,来到这里打工,工资2400元,我觉得很满意。”
眼前,有20余个工人正在搭建钢架结构大棚,工程接近尾声,确保在12底前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靠近九丰农业博览园、滨河公园的优势,打造集餐饮、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娱乐场所,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吴荣珍踌躇满志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