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阴田乡大沟脑村贫困户李长录缺资金、马生全及昝明海自身发展不足,由于没有技术和资金支持,长期以来只能靠种地和低保金维持生活。为此,阴田乡大沟脑村扶贫第一书记付海刚及驻村工作队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李长录、马生全、昝明海等三户扶贫对象均靠山而居,适合杂交野兔的养殖,但是缺资金、自身发展不足等原因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成员的多方调研和论证下因户精准施策,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的帮扶措施,将这三户进行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并协调联点帮扶单位县国土资源局和县交通运输局两个帮扶单位各自出资10000元,指导搭建兔棚、从山东购买“杂交野兔”100只,每户均30只左右,让他们成为了一名“养兔哥”。对这一思路转变,马生全非常高兴:“党和1212的政策很好,帮我谋了这个好出路,让我们真正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大沟脑村第一书记付海刚说:“等他们的养殖达到一定规模后,还计划延伸产业链,引进兔肉深加工、休闲食品生产等环节,从而带动更多贫困户通过养兔致富。”
在脱贫攻坚工作实践中,更加注重机制体制的创新,建立健全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结对帮扶、督查考评等扶贫工作机制,确保完成各项预期目标,打牢脱贫摘帽基础;让产业发展惠及贫困群众,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任务。